以下是不同学科中运用故事讲述法的成功案例:
语文学科
- 《草船借箭》教学:教师在讲解《草船借箭》时,以三国时期的战争局势为大背景,讲述了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华,故意刁难他,让他在十天内造出十万支箭,而诸葛亮却胸有成竹地立下军令状,要在三天内完成任务的故事。教师通过生动的语言,详细描述了诸葛亮如何算准天气、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以及鲁肃的忠厚老实,成功借到十万支箭的过程。在讲述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诸葛亮、周瑜、曹操等人物的性格特点,让学生仿佛置身于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学生们不仅对课文内容有了深刻的理解,还对三国时期的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很多学生课后主动阅读《三国演义》等相关书籍。
- 作文课“描写人物”教学:教师先讲述了一个故事:在一个热闹的集市上,有一位卖糖葫芦的老爷爷,他脸上布满了皱纹,笑起来就像一朵盛开的菊花,手上拿着一根长长的竹签,熟练地串着山楂。他的身边总是围着一群小孩子,眼睛直勾勾地盯着糖葫芦,馋得直流口水。通过这个故事,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故事中对老爷爷外貌、动作的描写,让学生学习如何抓住人物的特点进行描写。然后让学生模仿故事中的描写方法,描写自己身边熟悉的人。学生们写出了很多生动有趣的作文,有的描写了自己幽默风趣的同桌,有的描写了和蔼可亲的奶奶,作文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

数学学科
- 勾股定理教学:教师讲述了毕达哥拉斯的故事。毕达哥拉斯有一次去朋友家做客,发现朋友家的地砖铺成的地面图案很有趣,他观察到以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为边长向外作正方形,两个较小正方形的面积之和恰好等于较大正方形的面积。通过这个故事,引出勾股定理的概念,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用不同大小的直角三角形进行验证。学生们对这个故事非常感兴趣,积极参与到验证过程中,对勾股定理的理解也更加深刻。
- 等差数列教学:教师讲了高斯小时候的故事。在小学课堂上,老师让同学们计算从1加到100的和,其他同学都在埋头苦算时,高斯却很快就得出了答案。他发现1和100相加等于101,2和99相加也等于101,以此类推,一共有50组这样的数,所以结果是5050。讲完故事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高斯的方法,从而引出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学生们被高斯的聪明才智所吸引,对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也记得更牢,还学会了用这种方法解决其他类似的数学问题。
科学学科
- 牛顿与万有引力教学:教师讲述了牛顿在苹果树下休息,突然被一个掉落的苹果砸到了头,他就开始思考为什么苹果会往下掉,而不是往上飞或者向其他方向运动,从而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的故事。讲完故事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可以用万有引力来解释,比如月亮绕着地球转、人能站在地球上等。学生们通过这个故事,对万有引力定律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对科学探究的兴趣也大大提高。
- 瓦特与蒸汽机教学:教师讲述了瓦特小时候看到水壶里的水烧开后,壶盖被蒸汽顶起来的现象,他对此感到很好奇,就开始研究蒸汽的力量,经过多次试验和改进,最终发明了蒸汽机的故事。教师在讲述过程中,展示了一些蒸汽机的图片和工作原理的动画,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蒸汽机的结构和工作过程。学生们被瓦特的发明故事所激励,对蒸汽的能量转换等科学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还积极动手制作了一些简单的蒸汽动力小模型。

再推荐一些适合用于课程讲述的故事
以下按不同学科为你推荐一些适合用于课程讲述的故事:
语文
- 《凿壁偷光》:匡衡幼时勤奋好学,但家中贫困买不起蜡烛,晚上无法读书。他发现邻居家透过来的烛光,便在墙壁上凿了个洞,借光读书。最终匡衡学有所成,官至丞相。这个故事可用于激励学生珍惜学习机会,克服困难努力求知,在讲解议论文关于“勤奋”“坚持”等主题写作或阅读理解时引用,能让学生深刻体会古人求学之艰辛。
- 《塞翁失马》:一位住在边塞的老人丢了一匹马,众人皆惋惜,他却认为未必是坏事,后来马带回一群野马;儿子骑马摔断腿,老人又说未必是坏事,结果战争爆发,儿子因腿伤免服兵役得以保全性命。此故事充满哲理,适合在教授文言文阅读、寓言写作,或是引导学生理解事物的两面性、辩证思维时讲述,帮助学生拓展思维深度。
数学
- 《阿基米德测皇冠》:国王让工匠打造纯金皇冠,却怀疑工匠掺假,命阿基米德鉴定。阿基米德苦思冥想不得其解,一次洗澡时,他发现身体浸入浴缸,水溢出的体积与身体浸入部分体积相等,受此启发,他用排水法测出皇冠体积,结合密度知识判断皇冠真伪。该故事可在讲解体积测量、浮力知识时引入,让枯燥的知识鲜活起来,激发学生对数学、物理知识结合运用的探索欲。
- 《祖冲之计算圆周率》:祖冲之在前人基础上,凭借顽强毅力与卓越智慧,利用“割圆术”反复计算,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这一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在教授圆的周长、面积计算,或是数学史相关课程时分享,既能让学生了解古代数学成就,又能学习科学家坚韧不拔攻克难题的精神,激励他们在数学学习路上奋勇前行。
英语
- 《海伦·凯勒的故事》:海伦·凯勒一岁多时因病失去视力和听力,从此生活在无声、无光的世界。但她在老师安妮·莎莉文的帮助下,凭借触觉和感觉,如饥似渴地学习,不仅学会了阅读、写作和说话,还精通多门外语,成为著名作家、教育家。在英语阅读课、励志主题写作课讲述,可启发学生珍惜语言学习环境,克服学习障碍,像海伦一样用顽强毅力开启知识大门,同时也能接触到海伦·凯勒诸多英语原著中的经典语句。
- 《鲁滨逊漂流记》精简版:鲁滨逊出海遭遇风暴,漂流到荒无人烟的孤岛,凭借自己的知识、技能和顽强意志,搭建住所、种植粮食、驯养动物,独自生存多年后获救。以这个故事为蓝本设计英语听说课程,让学生分组角色扮演鲁滨逊及荒岛上遇到的事物,进行英语对话交流,既能提升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又能从鲁滨逊的冒险经历中学到生存智慧与独立自主精神。
历史
- 《鸿门宴》:刘邦先入关中,项羽大怒,设鸿门宴欲杀刘邦。刘邦在张良、樊哙等人协助下,险象环生却巧妙周旋,最终逃脱。这一故事涵盖诸多历史人物、复杂政治斗争与谋略,适合在讲解楚汉相争历史阶段、古代政治权谋课程时详述,剖析人物心理、决策背后的利益考量,让学生宛如置身风云变幻的秦汉之交,感受历史厚重与精彩。
- 《赤壁之战》:曹操率大军南下,孙权与刘备联军在长江赤壁一带对峙。孙刘联军巧用连环计、苦肉计,借东风火攻曹军,以少胜多。在教授三国历史时,以此为核心故事,拓展讲述各方兵力部署、战术运用、人物性格对战争走向的影响,不仅能让学生记住重大战役细节,还能培养学生从军事、地理、人物多维度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地理
- 《徐霞客游记》故事片段:徐霞客一生志在四方,游历考察各地山水地理。如他探寻长江源头,不畏艰险,翻山越岭,实地观察河流走向、山脉形态,纠正前人诸多错误认知。在地理课讲解中国水系、山脉,或是自然地理考察方法时,引入徐霞客的经历,能让学生了解古代地理探索历程,学习实地考察精神,明白书本知识与实践结合的重要性。
- 《大陆漂移说的诞生》:魏格纳生病卧床时,偶然观察到世界地图上大西洋两岸的大陆轮廓惊人地吻合,此后他痴迷研究,收集大量地质、古生物证据,提出大陆漂移说。在教授板块构造理论前置课程时讲述,可引发学生对地球海陆变迁奥秘的好奇,跟随魏格纳的研究脚步,从最初发现到证据搜寻,逐步构建地理科学思维,理解现代地理核心理论的起源。
物理
- 《伽利略自由落体实验》:亚里士多德认为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快,伽利略对此表示怀疑,他在比萨斜塔上做了著名的自由落体实验,将两个重量不同的铁球同时扔下,结果同时落地,推翻了长期以来的错误观点。用于讲解自由落体运动、科学探究方法课程时,让学生明白实践出真知,鼓励他们敢于质疑权威,用实验验证理论。
- 《爱迪生发明电灯》:爱迪生为寻找合适的灯丝材料,经历了上千次失败。他和团队不断尝试各种金属、纤维等材料,从不气馁,最终成功发明实用电灯,照亮世界。在电学知识启蒙、讲述发明创造精神课程时分享,激励学生在物理实验、科技制作等方面不怕挫折,勇于尝试新事物,懂得创新是不断试错的过程。
化学
- 《拉瓦锡发现氧气》:在化学发展早期,人们对燃烧现象认知模糊,拉瓦锡通过精确的定量实验,用汞在密闭容器中加热,发现了空气的组成,分离出氧气,并揭示了燃烧的本质是物质与氧气的氧化反应。在初中化学开启氧气相关知识、化学史课程时引入,让学生了解化学学科从混沌走向科学的关键一步,学习拉瓦锡严谨的实验态度、定量研究方法,为后续化学学习奠定基础。
- 《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门捷列夫面对当时已知的几十种元素,苦思它们的规律。一次梦中,他见到元素们排列有序,醒来后依此灵感,结合大量研究数据,排列出元素周期表,预测了未知元素的存在及其性质。在高中化学学习元素周期表时讲述,赋予枯燥的表格以传奇色彩,让学生感受科学家灵感与汗水交织的探索过程,激发学生对化学元素内在规律探索的热情。
这些故事涵盖多个学科,你可以根据课程目标、学生年龄和知识基础灵活选用,助力教学效果提升。

在历史学科中,有哪些适合讲述的故事?
除了前面提到的《鸿门宴》《赤壁之战》等,历史学科中还有很多适合讲述的故事,以下是一些例子:
中国古代史
- 《卧薪尝胆》:春秋时期,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后,被迫向吴国求和,在吴国受尽屈辱。回国后,勾践立志报仇雪恨,他睡在柴草上,每天饭前都要尝一尝苦胆,提醒自己不忘耻辱。经过长期的准备和努力,勾践最终打败了吴国,成为春秋时期的最后一位霸主。这个故事可以在讲解春秋战国历史时讲述,让学生了解这一时期各国之间的纷争和变革,同时也能学习到勾践坚韧不拔、忍辱负重的精神。
- 《商鞅变法》:战国时期,秦国的秦孝公决心图强改革,下令招贤。商鞅自魏国入秦,提出了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功、实行统一度量和建立县制等一整套变法求新的发展策略,深得秦孝公的信任。在商鞅变法的推动下,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后来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该故事可用于帮助学生理解改革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中国近代史
- 《虎门销烟》:19世纪30年代,英国向中国大量倾销鸦片,给中国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和经济危机。林则徐受命为钦差大臣,前往广州禁烟。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鸦片,至6月25日结束,共历时23天,销毁鸦片19187箱和2119袋,总重量2376254斤。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在讲述中国近代历史的开端时,这个故事能让学生深刻感受到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决心和勇气。
- 《甲午海战》:1894年,日本蓄意挑起甲午战争,黄海海战是这场战争中的关键战役。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率舰队与日本联合舰队在黄海海面展开激战。邓世昌指挥的“致远”舰在战斗中奋勇杀敌,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毅然驾舰全速撞向日本主力舰“吉野”号,决意与敌同归于尽,不幸被鱼雷击中,全舰官兵壮烈殉国。甲午海战的失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也使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讲述这个故事可以让学生了解中国近代遭受的屈辱和苦难,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世界古代史
- 《木马计》:古希腊传说中,希腊联军围困特洛伊城久攻不下,于是佯装撤退,留下一匹巨大的木马。特洛伊人以为希腊人退兵,将木马作为战利品拖入城中。夜深人静时,藏在木马腹中的希腊士兵悄悄爬出,打开城门,希腊联军一拥而入,特洛伊城被攻陷。这个故事可以在讲解古希腊文明时讲述,让学生感受古代战争中的智慧和谋略,同时也能了解古希腊神话传说对西方文化的深远影响。
- 《埃及艳后》:克利奥帕特拉七世是古埃及托勒密王朝的最后一任女法老。她凭借自己的美貌和智慧,先后与罗马的恺撒、安东尼等政治巨头结盟,试图借助罗马的力量来维护埃及的独立和繁荣。她的故事充满了传奇色彩,与埃及的历史、文化以及罗马帝国的崛起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讲述古代埃及和罗马历史时,这个故事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当时的政治局势和文化交流。
世界近代史
- 《滑铁卢之战》:1815年,拿破仑率领法军与反法联军在比利时小镇滑铁卢进行了一场决定性战役。在战斗中,由于格鲁希元帅未能及时增援,拿破仑指挥的法军最终被联军击败。滑铁卢之战标志着拿破仑帝国的覆灭,也对欧洲的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通过这个故事,学生可以了解到战争中的偶然性和必然性,以及历史人物的决策对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
- 《五月花号公约》:1620年,一艘名为“五月花号”的英国船只载着102名清教徒和其他移民前往北美新大陆。在航行途中,为了建立一个大家都能受到约束的自治基础,船上的41名成年男子共同签署了一份公约,即《五月花号公约》。公约规定了船上的人们将按照多数人的意愿进行自治管理,为美国的民主制度奠定了基础。在讲述美国历史的起源时,这个故事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美国民主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免费文章,允许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小钉教科】(xdjk.cn)
支持原创、保护作者权益、激发创作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