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数字人录制视频可能会对真实性和可信度产生影响,具体分析如下:
一、影响真实性和可信度的因素
- 技术水平限制
- 目前数字人的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一些数字人的表现可能不够自然。例如,某些数字人的动作可能显得生硬、不流畅,面部表情也可能不够丰富和细腻,这会让观众感觉到数字人的不真实,从而影响对视频内容真实性和可信度的判断。
- 像在一些数字人直播带货的场景中,数字人主播的动作和表情可能无法像真人主播那样自然地与观众互动,导致观众对其可信度产生怀疑。
- 版权和隐私问题
- 如果数字人是基于真实人物的形象、声音或特点生成的,在没有得到相关权利人授权的情况下使用,就会涉及版权问题。例如,未经授权使用某个知名演员的数字人形象进行视频录制,可能会引发法律纠纷,同时也会让观众对视频的合法性和可信度产生质疑。
- 在制作数字人的过程中,如果使用了真实人物的数据来训练模型,但未获得被涉及者的明确授权,可能触犯隐私权相关法律。一旦出现这种情况,不仅会面临法律责任,还会影响公众对视频内容的信任。
- 缺乏情感和互动性
- 数字人虽然能够模拟人类的语言和动作,但在情感表达和互动性方面可能存在不足。例如,数字人可能无法像真人一样根据不同的情境和观众的反应做出真实的情感反馈,这会让观众觉得与数字人的交流缺乏真实感,进而影响对视频内容的信任。

二、提高真实性和可信度的措施
- 提升技术水平
-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数字人的逼真度和自然度在不断提高。例如,一些先进的数字人平台采用复杂的建模方法,录制完整的真人视频素材,使用真实的口型进行训练,使得数字人的动作和表情更切合使用场景,从而提高了数字人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 未来,随着生成式AI和大模型技术的发展,数字人的内在潜能将得到进一步提升,其可及性和可用性也会增强,这有助于提高数字人在视频录制中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 加强法律监管和合规性
- 目前,相关的法律法规正在不断完善,以应对数字人带来的法律问题。例如,国家网信办等部门联合公布了《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对生成式AI产业进行规范,这有助于提高数字人相关内容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 企业和创作者在使用数字人录制视频时,也需要加强法律合规性,确保获得所有必要的授权和许可,以避免法律风险,增强观众对视频内容的信任。
- 提供明确的标识和说明
- 在使用数字人录制的视频中,如果能够提供明确的标识,告知观众视频中使用了数字人技术,这可以提高观众对视频内容的理解和信任。例如,抖音要求发布者对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显著标识,这有助于观众区分真实内容和数字人生成的内容,从而提高可信度。
免费文章,允许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小钉教科】(xdjk.cn)
支持原创、保护作者权益、激发创作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