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萝卜快跑”,如何看待人工智能与就业之间的关系,难道发展人工智能,就必须要和人类抢饭碗吗?

人工智能与就业之间的关系是复杂且多维的,它既包含潜在的替代效应,也带来创造新就业机会的可能性。以下是从多个方面进行的分析:

  1. 技术进步与就业结构变化
    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的驱动力量,正在改变就业结构,创造新的就业机会。例如,智慧医疗、智慧养老等领域的发展,增加了对人工智能算法工程师、数据科学家等岗位的需求 。
  2. 就业形态的转变
    人工智能改变了就业形态,衍生出大量灵活就业和隐性就业,如外卖配送员、网约车司机等新兴服务性职业 。这种转变有效缓解了结构性失业问题。
  3. 劳动力市场匹配效率的提升
    人工智能通过降低“信息不对称”,提高了劳动力市场的匹配效率,有助于劳动力资源的更合理配置 。
  4. 技术替代与挤出效应
    人工智能对就业的挤出效应主要表现在对程式化工作的替代,而非程式化工作的需求反而增加。这种“挤出”呈现结构性特征,对脑力劳动者如翻译工作者、作家等影响较大,而对体力劳动者的影响相对较小 。
  5. 社会制度与人工智能的关系
    在社会主义国家背景下,可以通过国有经济和宏观调控政策,推动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减少贫富差距 。
  6. 区域差异对就业的影响
    人工智能对不同区域的影响存在差异,东部地区人工智能应用显著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而东北地区则可能抑制高质量发展 。
  7. 人工智能与工作性质的变化
    人工智能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可以完成一定程度的认知任务,替代部分脑力劳动,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已经超越体力劳动,扩展到决策咨询等领域 。
  8. 技术发展速度与就业适应性
    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速度对劳动力和教育部门提出了挑战,需要时间去适应快速变化的就业环境 。
  9. 人工智能对就业总量的影响
    人工智能通过替代效应、创造效应、补充效应对就业总量发挥作用,其净影响取决于这些效应的权衡作用,具有不确定性 。
  10. 应对策略
    面对人工智能带来的挑战,需要放宽新业态准入条件,加强人工智能培训,提高劳动者适应数字环境的能力,创造宽松的就业环境 。

综上所述,人工智能对就业的影响是双刃剑,它既有可能替代某些工作,也有可能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和职业。社会和政府需要采取积极措施,引导和适应这种变化,确保劳动力市场的健康发展。

免费文章,允许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小钉教科】(xdjk.cn)
支持原创、保护作者权益、激发创作动力。

(0)
梅🌸的头像梅🌸终身会员
上一篇 2024 年 7 月 16 日 下午9:07
下一篇 2024 年 7 月 22 日 下午10:28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在线咨询

朱老师(遇僧)

zhu_2wm

 

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wxgzh

 

加入群聊

微信群

wechat-group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